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升级势在必行
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初引入ISO9001认证,目前已超过40万家企业获得认证,证书数量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,为广大企业增强质量意识、普及质量管理知识、培养质量管理人才、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做出了重要贡献。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(UNIDO)2012年在中国的调查结果显示,98%的获证企业认为通过ISO9001认证得到了显著的好处,是“值得”或“非常值得”的。
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向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,以ISO9001标准换版为契机、加快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升级,可以帮助企业建立更高水平、更加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,更好地满足提质升级转型发展需求。
质量管理体系认证“升级版”,不是指简单的标准换版工作,而是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制度的系统性升级,带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全面升级,引导全员、全社会、全方位、全过程参与质量管理,让各相关方(包括企业、消费者、供应链等)从质量提升中受益。具体内容包括:
引入分级认证模式,体现管理水平的差异化引导企业灵活运用卓越绩效、六西格玛、精益管理等多种质量管理方法,将质量管理与质量绩效紧密结合,探索建立分级认证制度,推动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建立不同级别的质量管理体系。通过认证树立质量管理标杆企业,并使不同管理水平的企业都树立清晰的质量管理“晋级”目标。
开展行业特色认证,满足行业特定需求针对不同行业的生产工艺、管理模式及市场需求,推动企业、认证机构、上下游供应链及相关各方在ISO9001基础上开发建立体现本行业特点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认证制度,使之更加契合不同行业的质量管理特定需求,如“A+B”模式或“AB融合”模式。国际上针对汽车行业的TS16949认证就是AB融合模式。
整合多个管理体系,提升综合管理效能引导企业在质量管理体系基础上,融入环境、职业健康、创新等其他管理体系要求,建立一体化的整合管理体系;探索开展“多项目合并审核”、“一站式服务”的整合管理体系认证,通过整合认证项目、优化认证程序、创新认证方法,减轻企业认证负担,降低管理成本,提升管理效能。
提供质量诊断增值服务,满足企业多层次质量需求利用认证机构的专业优势,如多年积累的质量数据资源和经验丰富的专业审核员,在认证过程中为企业进行质量诊断,不仅出具认证证书,还出具质量诊断报告,帮助企业查找问题,提出改进建议。
应用新技术变革传统认证模式,优化质量管理工具利用互联网、大数据和风险管理等新技术,对传统的认证模式与方法进行变革,例如采用远程审核、非现场的数据分析等方式,提高审核效率和评价精准度。
上一篇:总理关注的这项改革竟然与认证有关
下一篇:质量管理体系认证
推荐阅读/ RECOMMENDED
- 2025/07/04
绿色品质,健康生活——家具产品认证权威指南
查看更多 - 2025/07/04
消防产品自愿性认证——为安全加码,让品质说话
查看更多 - 2025/05/21
“突破自我,奋楫前行”丨华纳认证2025年度公司团建活动圆满收官
查看更多 - 2025/05/21
可追溯管理体系认证,为品质保驾护航
查看更多 - 2025/04/02
如何为企业运营效率赋能?履约能力评价管理体系认证
查看更多 - 2025/04/02
轨道车辆焊接管理体系认证:筑牢安全与品质基石
查看更多 - 2025/03/26
碳中和时代的入场券:绿色企业认证赋能企业新增长
查看更多 - 2025/03/26
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:企业韧性生长的“秘密武器”
查看更多